第二十二回巧破石城(4/5)
既然有战乱,就少不了攻城略地,既然攻城,就少不了要用冲车、云梯与投石车等攻城器具。
其实,古人还有一种攻城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在抗日神剧中也经常见到,那就是地道战术。
而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就有过八次有名的地道战。
第一次,公元198年曹操与张绣的安众之战。曹操军被张绣与刘表的联军围在安众,曹操夜间挖地道,最终通过地道成功撤离。
第二次,公元199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袁绍率军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坚守不出。
袁绍围城挖地道,挖到公孙瓒部队的城楼下,后来袁绍军穿过地道攻入城内,公孙瓒被逼引火而死。
第三次,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袁绍军再次采用地道战,想挖到曹军大营内,却被曹军发现。
原来曹军围着大营挖了一圈防御陷阱,袁绍军的地道挖不进来,袁绍地道战术失败,最终曹军大胜。
第四次,公元204年曹操与袁尚的邺城之战。曹军围城,也学着用地道战,但是被袁绍守将审配发现并且破坏,曹军改用水攻,最终大胜。
第五次,公元219年徐晃与关羽的樊城之战。关羽将曹仁围困在樊城,曹操派各路大将来营救,援军通过地道与曹仁取得了联系。
第六次,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诸葛亮攻打陈仓,命廖化率领三千掘子军夜挖地道,被魏守将郝昭发现,做出防御并化解,蜀军围城二十几日,无法破城,退走。
第七次,公元238年司马懿与公孙渊的襄平之战。公孙渊兵败进入襄平,司马懿帅兵围城,通过地道、云梯等方法一直攻城,公孙渊粮尽而亡。
第八次,公元258年邓艾与姜维的祁山口之战。姜维北伐途径祁山,扎营在祁山山口,却不料邓艾早已挖好了地道,姜维大营正在邓艾挖的地道上方,等到夜间,地道里涌出奇兵,蜀军大败,姜维退兵。
从史料来看,地道战的攻城方法在《墨子》中就有记载,并且还总结了防御的方法。在三国时期,地道战法已经频繁被使用,参战的士兵被称作掘子军,或者沟鼠军。
陈策虽然是山越一方头领,但他却不是完完的山越人,他之前也像甘宁那样的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后来洗手不干了就开始读书。自然知道这一些地道战的原理和典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