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惊世发明(2/5)
不过马钧不愧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发明家,他虽然只是听了这些原理没看了草图,但很快就将熊晨飞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中。
没过多久,马钧很新织绫机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即开口运动机件)。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便梭子来回穿织。
同时,蹑是踏具。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经过这样一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
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
新织绫机的诞生,大大加快了汉末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中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
随后,熊晨飞就开始讲述他第五个发明翻车。
在在说明翻车的工做原理前,他首先给手下这些人演示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然后双手十指交叉演示了“此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由于这一次的演示很形象,所有人都看明白了也听明白了。
然后他在现场再次画出了翻车取水的草图,马钧看得是豁然开朗,激动万分。
当即找来一些简单的工具就制作出了议简易的翻车模型并现场试验成功。
熊晨飞此时也对马钧的能力钦佩万分,他虽然知道很多理论知识和很多机械的工作原理但实际动手能力还不足,但马钧的出现却完美的补足他的这个缺陷。
看到这个简易的翻车模型试验成功,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陈艳、左潇二女和马钧在内所有人看向熊晨飞在这个“龙之子”的眼神都充满了钦佩和崇拜…
于是,很快在龙之团的领地上,就大量出现了这种近乎神器的取水灌溉工具“翻车”
这种新型取水灌溉工作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
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
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
同时,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即可灌溉,亦可排涝。中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熊晨飞深知这个时代的建筑绝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非常容易着火,于是提出了第六个“系列发明”画出了灭火工具“水龙、“乾坤袋”、“仙水囊”的草图并”演示了自己用泥巴捏出来的简易的“水龙。
其工作原理是一压一抬木质手柄,装在桶里面的水受压就会通过水管喷出来,这时只要将软水管对准着火点,就能灭火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