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八方来投(2/5)
同时,士农工商都要一体当差一提纳粮。这两项政策也得到了多数商贾的积极响应。
第四件事就是宣布设立招贤馆,张贴找先帮,只要自认为有本事的都可以来招贤馆应聘。
这件事由长史杨弘牵头,功曹袁涣和督邮李丰为副负责对应聘者进行初审,由熊晨飞和陈艳最后确认后根据各自的才能分配职务和岗位。
第五件事就是启动修复被损毁的宫城。
同时,并将在原有宫城的基础上修建新书院的计划在城张贴。
在功曹袁涣的建议下,新式书院修建计划里增加了两条。
第一条就是城商贾根据捐款的多少其子女可以优先入读。
第二条就是捐款商贾的名字将被刻在书院大门两侧永久展示。
这两条建议立刻就得到了商贾们的积极响应纷纷捐钱捐物。
第六件事就是在郡衙和龙之团所属所有县城的县衙设立“登闻鼓”只要有百姓觉得受了冤屈或有什么诉求都可以敲响登闻鼓。
当地官府必须有官员出面接待。
若百姓诉求属实要登记在案限期处理,若恶意敲鼓扰乱公堂则严加惩处。
这一系列的改革施行了一个多月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龙之团所辖的寿春、淮阴和历阳的百姓逐渐安居乐业,商贸交易也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
另外,龙之团歼灭山越贼军和击败孙策占领寿春实行屯田等改革措施的消息迅速传播,引起了整个江淮地区的震动。
在张峰和赵君的游说下,原来袁术管辖的扬州刺史部除了寿春和历阳外已经有当徐、下蔡、平阿、义成、浚遒、椒、阜陵七个县倒向了龙之团。
至此,除了阴陵、曲阳、钟离、成德、合肥外原来袁术的地盘都已经纳入了龙之团的版图。
龙之团的影响力和实力大幅提升。
同时,不少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来百姓为了吃上饭甚至拖家带口赶往龙之团的领地。
越来越多的流民也让龙之团的粮食供给捉襟见肘,还好这时曹操承诺的五千担粮食及时运到,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
话分两边。
在芦山郡居巢的山越军总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