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涂轮的过去(四)(3/5)
也许是那七年的经历,让巴颂有了胡思乱想的习惯,他忽然想起来刚刚在寺庙门口看见住持的那副表情,此刻竟是和这不安感联系在了一起。
不知不觉之中,巴颂的眉头便皱了起来,紧接着他再一次从位置上站了起来,迈开步子尽量快的朝着寺庙之外走去。此时的他,却是连桌上那正“咿咿呀呀”播放着戏曲的收音机也忘记了关。但在巴颂走出僧寮的时候时,他的肩膀不小心和僧寮的门撞了一下,不过心里有事的巴颂,并没有太过于在意,对于被他的肩膀带了一下而缓缓关上的门更是视而不见。
出了寺庙之后,巴颂立刻回忆了一下刚才警车行驶的方向,最后在路边伸手招呼了一辆“tutu车”(也就是国内的电动三轮车,貌似欧美游客去泰国旅游都喜欢乘坐这个),然后巴颂在这辆被车主装饰的极为粉嫩的三轮车里,听着电动机发出来的“tutu”声中,驶向了普拉斯妲家的人偶店的方向。
这一边的巴颂紧皱着眉头离开了寺庙,另一边,寺庙当中回到属于自己的僧寮之中的住持,却是吩咐“大寮”(寺庙中烧饭的地方)做了一碗黑米粥出来。大寮里的“饭头僧”(做饭的和尚)只当是住持想要解解馋,没过多久就让一个小和尚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黑米粥送到了住持的僧寮之中。
等到小和尚放下粥碗出去之后,住持并没有去动那碗粥,而是将房门关好,然后在在僧寮内的一角,小心翼翼的翻出了一个看起来积了些许灰尘的黑色坛子。在其坛口还有着一大块某种动物的皮毛覆盖在上面,还有一条细细的黑绳,将那大块皮毛围着坛口下方一厘米的位置紧紧捆绑了起来。
这样的坛子,再加上这样的密封方式,如果是在中国的农户人家,大多都是用作腌制咸菜或者是用作存酒的器皿。但是在泰国,这样的器具几乎是不太可能用来腌菜,其主要原因便是在泰国,种植蔬菜十分不易,这就导致种植成本相当的高,而且大多数泰国人都不怎么喜欢吃蔬菜类的食物。
再者说,混天寺里是有负责僧人们伙食的“大寮”存在的,如果真的是要进行腌菜的工作,也绝不可能要住持亲自动手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