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生活的希望(2/5)
“太子殿下问话照实说就是了。”旁边负责记录的郝处俊不耐烦道。
他这一句话把几个老人吓的身子直往后退缩,李承乾忙伸手虚护他们一下,然后对郝处俊道:“今日你只负责记录,无令不许插话。”
郝处俊连忙温顺地如猫一样低下头道:“臣遵旨。”
李承乾转过头笑着对几位老人道:“你们慢慢想,想起来了再告诉我。”
几位老人被郝处俊呵斥一句,又被李承乾安抚一句,都觉得不那么紧张了。
一个老人率先道:“俺一家到幽州的时候,听人说那天是二月十七,在幽州城外住了三天,就来了这里。”
“俺在幽州住五天。”
“俺住了十天。”
……
等他们都报了天数。
李承乾又问道:“我听说你们去幽州时都是脱家带口的,难道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吗?”
李承乾不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农村一直都有“春荒”的说法。指的就是到了春天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地里只有青苗,是农民日子最难过的一段时候。
唐朝后期出现的青苗法,就是在春天的时候借贷粮食给没有余粮人家度过春荒,等收了庄稼再连本带利一起收回。
“唉,太子殿下您不知道,我们这些人虽然不向朝廷交租,但是要向主家交租的,还经常要给主家干活,家里有老有小,哪里能有余粮过春荒……”
“今年听说来幽州有太子殿下管我们,不用再朝主家借粮食,我们就都来了。”
“俺还怕今年大旱,借了粮食到秋天还不起,又要卖儿卖女。”一个老人说着眼圈就红了。
……
……
李承乾听了这些人的话,心里暗自点头,尽量让他们把以往苦水都倒出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