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话 戳穿与轩然(2/5)
果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得了,什么也别说了,自己造的孽自己担,就算被狗血淋头一通大骂那也忍了,但是不行啊……
骂她可以,但要是连累了姬修齐几个人,那她岂不是自己挖坑把自己给埋了?
就在天歌一咬牙,准备昧着良心将老头先扎晕掳回家,然后再想下一步怎么息事宁人的时候,黄老头却是连连拍着她的手臂,言辞之间难掩亢奋
“不计较不计较,怎么会计较呢?老夫高兴还来不及呢!”
天歌运针的手一滞,脑袋也随之一懵,差点一不小心扎到自己
“哈?”
“大才大才!当真是天降大才!能写出这样的诗不容易啊!年轻人,好!好!好!”
听着黄景仁这一连三个“好”字出口,天歌默默将手里的针收了回去。
事情好像跟她料想的情况,额,有些大不一样?
听黄景仁絮絮叨叨说了半晌,天歌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是今日的诗会诗作被传了出去,惜才的黄老先生在看到那首诗之后,惊呼大才,于是乎起了收学生的心思。
如今老人家亲自来安平侯府寻人,为的就是问问她意愿。
天歌一边消化着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再听着黄老先生这毫不遮掩的溢美之词,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自己夸自己的诗写的好可还行?
不过也是,不是自己写出的诗文,又哪里会有这种得遇知音的激动与欣赏?
天歌臊红着脸应和着黄景仁的夸赞,谦卑至极的说着“不敢当不敢当。”
——可不就是不敢当么?
那首百无一用是书生,是黄景仁在元和十六年所做。
那一年大金攻周,西南战乱又再起,作为忧国忧民的激进大诗人,黄景仁多次写出讽喻诗文,嘲讽朝中官员浑噩不作为,由此惹怒了朝中一批贪官。
这些官员翻出黄景仁以往针砭时弊的诗文,又断章取义加以操控,由此断出黄景仁多次以谶言诅咒朝廷,又早有通敌叛国的端倪,脏水一盆一盆泼下来,由此催生出那首《杂感》来。
今日这些文人最有感悟的一句,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可对于当时的黄景仁来说,除却前文的自嘲之外,最想表达的其实是最后两句
“”
后来还是云阳书院的学子们主动请命,周帝这才免除了黄景仁的死罪。
但也正是因此,那首诗成为黄景仁一生当中最出名的诗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