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神机道士在大唐

第二卷 北地惊龙 第六十六章 毒丹(3/5)

目录

虽然现在是夏天,但当事者不懂其中原理,都不以为意。

皇帝听了微微一笑,说道:“看来这归真院果然灵验,我儿也是有福的,竟然有丁甲神守护在侧,必然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柳婕妤听了也眉头稍展,说道:“本来是没有的,陛下今日来就有了,看来还是随圣驾而来的吧。”

皇帝哈哈大笑,说道:“婕妤真会说话。”

柳婕妤又说道:“也是我这小使有些能耐,他竟然看出有人下毒,若是一会查实了,还请陛下为妾身作主!”

皇帝点点头,说:“这个自然。汭儿无论如何都是我的儿子,不容他人加害!”

说话间翰林院的医待诏和殿中省尚药局的医官都到了,皇帝先传医待诏。

唐代的翰林院是个大杂烩,除了有像明清那样的翰林文学士,还里面养着医待诏、棋待诏,这些都是良家子出身。

皇宫里的医官有几个来源,一个是太医署每年培养的医学生,一个是医举考试的中第者,一个是寺院和道门培养的医工,最后是是医工世家里面的佼佼者。

汉代时,医户、商户、巫卜、百工匠户、乐坊户等都比良家子地位低,属于朝廷严格管制的户籍,称为贱籍,其子弟没有特别理由要代代相传,连在城市中的居住地点都是官府划定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北朝。

到了隋唐,良贱户籍制度出现了大松动,朝廷不再管制住所,而且贱籍可以花钱升入良籍,但也相应地要承担交税义务。

像商人、医生这些富裕的人家都转为良家,只有没钱的阶层还留着贱籍。

但这时医生的地位远没有明清高,朝廷规定医术出身者,官不得过五品。

医术真正高明的还是那些道士和世代行医的医工世家。

这些医工没有德行,跟商人一样逐利,士大夫是看不起他们的。

但士人又喜欢钻研医术,却没有正经传授,水平都是半吊子。

刘禹锡研究了一辈子医术,连号脉都不会!

被后世吹捧为医学家的王焘,只会灸法,不会针法,《外台秘要》是东平西凑的抄袭之作,为时人所诟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偏执江少又疯狂吃醋了 二爷的婚宠小娇妻 我的婆婆特别刚 九鼎青云志 海贼里的第四天灾 月姐黄 重生之小侍妾 给我一把狙我能称霸全世界 天星十八宿 豪门盛宠女总裁不要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