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地惊龙 第四十章 无巧不成书(3/5)
“今日不想见衮师了吗?”
“不想!”
郭弘嘴角挑起来,小师妹真是可爱,还很执着呢。
燕娘没法,连哄带骗,最后答应买好吃的,总算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她同意去私塾上课。
此时还没到正午,道上都是往南的行人。
他们顺路来到国昭坊,授课的开蒙老师是一位滞留在长安的举子,名叫李频,也是一位诗人,和妻子一起靠李商隐的关系,借住在李家南园,当然是要付租金的。
京城物价腾贵,为了维持开销,李频就开了这个启蒙的私塾。
他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传世,这是成语近乡情怯的由来。
这两句出自《渡汉江》,有人认为是宋之问所作,但很多学者考证是李频的诗。
李频的岳父姚合是唐初名相姚崇的曾侄孙,晚唐著名诗人,与贾岛合称“姚贾”,擅长五律诗,因做过武功主簿,所以其诗风被称为“武功体”。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任弘农县尉,得罪了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便想辞官一走了之。
正巧姚合接替了孙简,听说此事后,就立刻又把李商隐叫回来。
而就是这一年,在长安应举的李频屡试不第,来到姚府拜见投诗,作《陕府上姚中丞》,姚合应和《答李频秀才》。
姚合被时人称为“诗宗”,名声很大,当时有不少诗人都到他府上投诗。
李频出身贫寒,得到姚合赏识成为弟子,进而被招为东床快婿。
李商隐也在这一年跟李频相识,还参加了他的婚礼。
十年过去了,李商隐仍然仕途艰难,品级基本原地踏步,而李频也依旧没有中进士。
姚合会昌元年任从三品秘书监,如今已经七十一岁,去年致仕返回故里,住处不是自己买的,被朝廷收回。
所以李频夫妇到长安也只能找地方借住,最后通过李商隐的关系搬到这里。
刘燕娘进门就对一个妇人打招呼,口称“李师母。”
这妇人二十多岁年纪,相貌周正,眉眼和善,笑着对燕娘说“这几日花期,学生比较少,我还以为鱼娘子不会带玄机过来呢。”
“本来想带她去的,但慈恩寺那边比较乱,怕出事,等再大些才能放心带去。”
“说的也是。”这妇人就是李频的妻子姚氏,也是私塾实际的老师。
李频作为一个考进士的举子,给蒙童上课也太屈才了,而且他也没有妻子那样的耐心,不过私塾里的孩子名义上都是他的弟子。
“先生还没回来?”刘燕娘客气地聊着家常。
“拙夫应薛少府之邀同游周至,恐怕要耽误一段时日。”
李频与周至县尉薛能是至交好友,薛能大中二年就任周至县尉,写诗邀请李频去同游,今春才得以成行。
这时小玄机已经跟李衮师玩到一起,刘燕娘又聊了几句,就和郭弘等人告辞出来,汇入前往慈恩寺的人流。
大慈恩寺位于国昭坊南的晋昌坊,是法相宗(又称唯识宗)的祖庭,也是皇家寺院,唐玄奘曾在这里住锡,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经文,并监督修造大慈恩寺塔(大雁塔)。
慈恩寺也是武宗灭佛时在万年县仅存的两座寺院之一,另外一座是荐福寺。
唐玄奘就是法相宗的开山祖师,法相宗也叫瑜伽行派,是天竺流行的大派,分为有相唯识和无相唯识,号称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是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们修行的佛法,后来为了招揽信众,进行了大规模简化,就是小乘佛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