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改变研究格局的论文(3/5)
这一理论研究的成果,其实应该被称之为一种研究思想。
毫不夸张的说,通过这一项研究成果,陈舟成功的把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材料学这些计算学科的研究深度,给推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也把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材料学这些计算学科的最大价值,挖掘了出来。
这一项理论研究成果,被陈舟称之为“量化计算法”。
算是与他以前命名的“分布解构法”相对应吧……
书桌上,一摞草稿纸,已经被陈舟整理完毕。
陈舟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抬手看了看时间,陈舟满意的说道:“不错,算是赶在7月8号这天,搞定了原定计划的研究内容。比预估时间的话,快了4天,阔以,阔以,就很nice……”
至于研究成果出来后的论文,陈舟就完全不着急了。
就算他再磨洋工,这4天,也足以搞定了。
更何况,他的手速,啥时候慢过了?
接下来,到25号的所有时间,便几乎全属于规范场理论和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了。
想到这,陈舟顿时伸了个懒腰。
这一顿紧张的研究,他确实十分疲惫。
趁着解决量化计算法这一课题的空隙,他得好好调整一下,好好休息一下。
随即,陈舟便关闭了电脑,起身离开了椅子。
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的陈舟,带着这么些天以来,难得的一丝轻松,进入了梦乡。
7月11日,也就是距离陈舟搞定量化计算法的第三天。
在这三天里,陈舟每天拿出3个小时的时间,给到了量化计算法的论文。
陈舟一开始其实不想拿出这么多时间的。
可当他真的开始搭建论文骨架时,却发现,这玩意貌似还是那个特点。
就是,大!
内容牵扯的范围,足够大。
内容的深度,足够大。
研究成果的价值,足够大。
论文要编写的内容,也足够“大”。
没办法,相应的,他也必须给出足够“大”的时间,用来完成这篇论文。
终于,三天的时间,完整的9个小时。
陈舟完成了这篇名为《论量化计算法在学科课题研究中的实用性》的论文。
完成论文后,陈舟在将这篇论文进行投稿时,开始犯了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