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可你怎么就知道,支持没有反对多呢?(2/5)
再然后,就是华国科学院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
评审好理解,就是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这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毕竟,能够成为候选人的人,基本上很难在这一关败下阵来。
只有最后一步的选举。
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在百分之四十。
并且要求,华国科学院各学部参与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需要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
然后,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
按照各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直到满额。
这个选举,其实就和前面的推荐,是一个道理了。
不管是候选人推荐,还是投票选举,每个人都是带有主观性的。
可考虑的因素,那就太多了。
如果是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条件下,那更多的人,当然更愿意,将自己珍贵的推荐名额,还有宝贵的选举票,投给自己所熟知的人了?
就像经常在华国引起争议的,获得华国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先生。
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她,却2两次落选华国科学院院士?
事实上,远不止屠先生,像是袁老先生,其实也经历过这样的对待。
他们都是那种,不愿和研究之外的,或者专业之外的人,做过多无用交流的人。
他们是那种专注于科研,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之中的人。
至于所谓的人情,他们更不愿意在上面多做文章。
他们有着研究者的本性,有一说一,不避讳,不拐弯抹角。
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他们这样的科学家,实际上会得罪一些人。
从无形中,增加他们进入到院士行列的难度。
袁老先生便是直到杂交水稻成功推广后,过了近20年,才当选为华国工程院院士的。
所以,尽管陈舟看到杨院长十分的乐观,但他却对这件事,有些存疑。
以至于,他并没有太大的欲望,去参加明年的院士增选。
收起思绪,陈舟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对杨院长说道“其实嘛,院士只是一种荣誉。有了院士的头衔,固然更值得人尊重。但没有院士头衔的人,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尊重了吗?”
“在华国,有很多的科学家,他们都没有获得院士的头衔,但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为华国的科研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所以,不管他们有没有院士头衔,他们的贡献,也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个在背后默默贡献的科研人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