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多学科的交叉艺术(4/5)
既然对方避重就轻,没有回答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陈舟也就失去了兴趣。
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的米彻·约翰斯通,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关于陈舟博士所问的具体实验计划,我这边不方便透露,除非等到CERN主动披露相关实验计划。”
听到这句话的陈舟,不由得在心里笑了一声。
这样吊胃口的话,对别人或许有用,但对他,对有着错题集的他,还真没有太大的诱惑力。
虽说他确实希望能够接触到下一代超高能对撞机的相关研究内容,但是时间上,也没有那么的迫切。
而且陈舟的计划,游学期间,最主要的是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见陈舟和弗里德曼似乎说话的欲望不高,米彻·约翰斯通也不再多说什么。
只不过,他也在默默地盘算着一些东西。
说起来,陈舟和弗里德曼他们选择的时间,是真的挺凑巧的。
CERN的对撞机实验室,刚好度过了休整期,将于近期开始下一轮的实验计划。
而陈舟他们,如果感兴趣的话,CERN是很乐于欢迎他们加入的。
这也是米彻·约翰斯通如此热情的原因。
对于一支有着丰富对撞机实验经验,并且发现了胶球的团队,CERN有着无限大的包容。
尤其是,这个团队中,还有着一位具有未来物理学领袖气质的年轻人。
午餐过后,经过短暂的休息,米彻·约翰斯通开始带领陈舟他们参观质子同步加速器。
米彻·约翰斯通一如上午一般,详细地给陈舟等人介绍着质子同步加速器。
只不过,和上午的直线加速器实验室不同的是,质子同步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明显地就要忙碌一些。
质子同步加速器实验室在下一轮的实验计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些研究人员正在为下一轮的实验计划,做着充足的准备。
听着米彻·约翰斯通的介绍,看着眼前的质子同步加速器,眼睛余光里,研究人员的身影在不断穿梭。
陈舟的思绪也渐渐由眼前的质子同步加速器,跑到了更远的地方。
高能物理对撞机的加工精度,往往是比航天航空领域的产品要求还要高。
对撞机要达到高性能,必须精确控制束流。
这对加速器设计和设备制造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并要求在运行过程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在加速器内粒子对撞时,要实现六维精确控制,在横向位置精度达到微米级。
大概也就是一根发丝的几十分之一的精度级。
在纵向时间控制精度,则需要达到皮秒级。
也就是万亿分之一秒。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