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讲座,你去不去?(3/5)
(Ⅰ)J/Ψ或Υ辐射衰变;
(Ⅱ)介子的中心产生;
(Ⅲ)正反质子湮灭过程;
(Ⅳ)Υ类粒子激发态到基态的衰变过程。
胶球的主要衰变模式有:
′,
′,
其中,G表示胶球,M(M′)表示介子。
陈舟看着这个最早,被他写在草稿纸上的“胶球产生的机制”,以及“胶球的主要衰变模式”。
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这段时间对胶球的理论模型的研究。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关于胶球质量的理论模型计算,都是围绕着“机制”和“衰变模式”,展开的对应研究。
可是,即便知道了“机制”和“衰变模式”。
即便由此而来的理论模型计算,已经合理的预言了胶球的质量区间。
可是在实验上,即便是对于质量最轻的标量胶球态,也尚未得到确定的结论。
更不用说,对于内部结构更复杂,质量更高的其他胶球态了。
那实验方面的各种信息,没有最少,只有更少。
虽然陈舟远还没到从理论进入实验的这一步。
但是,这么多年的实验结果,摆在这呢。
数十年来,这块标准模型的拼图,始终未能找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