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胶球”在哪里(4/5)
引力虽然在宏观世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微观世界里,引力的效应非常微弱。
在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中,根据弱电统一理论,借助SU(2)XU(1)定域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的Higgs机制。
使破缺的对称性对应的三个规范玻色子获得了很大的质量,它们成为传递短程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W±,Z??。
而剩余的对称性对应的玻色子是无质量的光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
在量子色动力学QCD下,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媒介子。
胶子就像“粘合剂”一样,把夸克们“粘”在一起,形成介子和重子。
同时,胶子们自己还能聚成一坨,形成胶子的束缚态,也就是胶球。
说白了,胶球就是不包含夸克成分,是纯粹的胶子“单质”。
量子色动力学、量子求和规则和格点量子,都预言了胶球、混杂态和多夸克态必须存在。
但胶球是否真的存在,也成了理论是否正确的试金石。
对于胶球来说,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基态标量胶球的质量区间,大约分布在1000~1MeV的范围内。
张量和赝标胶球的质量,则分布在更高的质量范围。
作为研究热点,当前计算计算胶球的理论文章,简直不要太多。
而且,计算的方法和途径,也多如牛毛。
但不管方法和途径如何,就陈舟所看的文献资料来说。
大部分的计算,都给出了近似的结果。
也就是胶球的质量,应该在1000~1MeV之间。
而且,理论研究表面,通过现有的对撞机技术,人们完有能力,达到胶球能够被产生的能量水平。
只不过,受困于探测方式,胶球能否真的被探测到,依旧困难。
陈舟觉得,这大概也是弗里德曼作为这项实验负责人的原因之一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