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番外2 饮鸩止渴(2/5)
朝廷的酒禁开了,矿禁没有那么严了,一些大老板的腰包鼓鼓,这些老板不再仅仅是地主老财一类的传统富裕户,更多是靠经商、开矿、冶炼等发财的,所以学界普遍认为,这时候在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永乐时期,明朝的国力达到顶峰,除农业外,各业都飞速发展起来,北京不仅仅是一国的都城,也成为帝国的商业中心,在运河沿岸,一些城市的商业极度发达,货物往来频繁,到处一派繁华景象。
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中国的海外贸易也开始发展起来,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大造楼船,水路货运十分发达,铁锅、铁针等已经向日本、柬埔寨、缅甸、爪哇、吕宋、交趾和朝鲜等国家大量销售,陶瓷、茶叶、丝织品等远销欧洲。
……
然而,封建社会的繁华总是短暂的,明帝国庞大的身躯上,一些地方开始腐烂,大明的国运很快踏上了下坡路。
明王朝的白银主要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得的,大量的白银掌握在商人手中,农民卖粮价贱,过后又价涨,反复遭到商人的盘剥。
而朝廷手中缺少银子难以平抑物价,碍于祖制,又无法对商人加税,没银无法控制商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
官员权贵享有“优免”,加之地方“豪右”逞强,宦室富户们通过飞洒、诡寄、虚冒等手段,大肆兼土地并逃避差徭,于是大量的赋税徭役只能转嫁到贫民头上。
在土地日益集中和赋税徭役日益加重的过程中,贪官污吏又开始盛行,底层农民被各级官员变着花样践踏压榨,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