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河东河西的转变(4/5)
港口是没日没夜的忙。
按计划,每组五十艘,由两艘蒸汽动力船只带队,拴上铁链后直接北上。
那些运输船,除了生活补给品外,装的就是煤炭了。
等到一组五十艘船队发完后,至少两个时辰过去了,然后下一组再占据泊位,补给、栓铁链,待这组出发后,三个时辰就过去了。
自打元月十五日后,吉祥各处码头都在向外发船,整整十日,船只方才见少。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内河船只至少少了近半,往常拥挤的河道突然畅通起来,内河的人力小船开始大行其道,不论是载人还是运货,都颇受欢迎,就连小报都说不堵船的感觉真好。
而星耀河报上说,吉祥已经不满足只在地上跑了,而是要水陆两栖齐头并进,已将全世界都甩在了身后。
另外,时代周刊用了大量的笔墨,重点介绍了这几年研究院出的成绩,火炮、火枪、蒸汽机,以及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
文中揭露了一个十分反常的现象,以往年底大量招募临时工的企业,今年却都偃旗息鼓了。
要知道,每年前来吉祥务工的外地人,也会在年底前返回故乡,与家人团聚。
他们中有的就不再回来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吉祥定居的,所以人才市场也罢,人力资源中介也好,年前年后这段时间的生意都不差。
可今年十分反常,只见工人走,却不见工厂补人。
作者经过一番走访、分析后介绍说,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工厂大量使用机器造成的。
他举了个例子,以往制造一把铁锹头,需要几名工匠连续半日的作业才能完成,而在机器的作用下,只需两名工人,半日便可产出三百。
作者惊叹之余,在文章最后感慨道:“制约吉祥发展的人口问题,在机器被越来越广泛使用后,已不再是吉祥的软肋,反倒成了轻装上阵的最佳选择。”
有心人自是也想窥探下吉祥工业化的魔力,有的甚至伪装成求职者,进入内部学习观摩。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机器设备的操控者,至少都是吉祥户籍,并经过三查五审后才有操作资格。即便有些设备没这么严格,哪怕有机会学会了部分操作技能,也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