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新思潮引新变化(2/5)
除此之外,还是医学交流会开幕的日子。
很荣幸的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都能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因为今年的学术交流会就安排在医科大内。
这里的医疗器械最全面,各种科室齐备,空间又足够大,名师大儒济济一堂,令医科大耀耀生辉,而医科大也让他们与有荣焉,二者相得益彰。
赵蕈早早的来到了礼堂,他是大学校长,开幕式马虎不得,所以忙里忙外半个时辰后,才等到大家陆续进场。
炼钢厂冯刚的女儿冯倩,如今已二十整,已从吉祥书院毕业的她在吉师大学了两年,本想着教书育人,过着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幸福日子,奈何她阿娘身子不好,第一人民医院也去了,陆军医院也瞧了,结果大同小异,如今条件只能静养。
说的简单些,她母亲得的是肺痨。
这时候的肺痨基本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青霉素极有疗效。
虽眼下的吉祥并没研究出青霉素来,但研究院医学分院的研究员们已有了方向,正在试验中,这也是王玄当初给的提示。
这让纯孝的冯倩有了一丝希望,母亲日渐消瘦,每天都忍受着巨大的病痛煎熬,她实难旁观,于是便弃文学医,颇有鲁迅的影子。
作为医科大首批学生的她,有幸被选为此次医学交流会的志愿者,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所以她也早早的来到了大礼堂,整理桌椅,布置花草,清扫场地,打水煮茶。
二十一岁的杨光从南大陆回来后,就在政务院实习。
反正每个部门都熟悉,哪里缺人就到哪里顶岗,这不,医科大举行的医学交流会可是卫生部今年的工作重点,他便被派了来负责后勤统筹工作。
这可是领导岗位。
拿到名单时,见清一色的都是医科大的新生,杨光顿感压力山大。
虽说能进医科大的都是人才中的人才,可对于大型会议的后勤组织活动并无关联,没有经验极易出差错。
所以,他这天也早早的到了大礼堂,按照各区域责任划分开始逐一检查各项工作。
与会者的后勤保障是最重要的,所以他第一站就来冯倩这边视察。
好巧不巧的是,由于冯倩受母亲病因影响,来的尤为的早,这就给了杨光只有她一人在干活的假象,心中好感顿生,便上前打了招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