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必然和偶然(4/5)
而马世龙则率领主力,进驻宁远,而后分兵增援祖大寿,在松山堡,大兴堡,大福堡与多尔衮率领的正白旗发生激战。
马世龙有兵力优势,而且有坚固的堡垒据守,但鞑子的单兵战力更高,作战意志更为顽强,双方基本呈现僵持态势。
硬要所的话,还是马世龙吃的亏要大一些,几番战斗下来,伤亡了一千五六百人,但只杀伤了不到六百敌人,其中鞑子只有两百来人,大部分都是包衣奴才和汉军旗,以及朝鲜,蒙古仆从军。
而后,代善的正红旗前来增援,马世龙的压力骤增,不过鞑子的攻城能力还是很欠缺,毕竟红衣大炮就那十多门,进攻锦州要用,水师也要用,分到代善手里的也就两门。
但即使如此,鞑子的兵力增加,马世龙的压力增加了不少,所以就想到了找孔有德求援。
朝廷和天策军谈判的事情,他当然知道,而且他也觉得这事儿能成,虽然现在事情还没有结束,但他还是试探性的写了一封求援信。
这封求援信,言辞很是恳切,以下官自居,而且绝口不提之前双方的战斗,孔有德跟他也没什么私人恩怨,所以就打算去看一眼,顺便跟鞑子过过招。
虽然现在他还没准备跟鞑子大规模交战,但多谢了解总是没问题的,鸭绿江一线的战斗,虽然徐文仪跟他汇报了,但终究是没有亲眼所见来的真切。
消灭鞑子天经地义,不说让中华大地沉沦三百年,单单是入关之后的各种大屠杀,还有文字狱,搞得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一堆遗老遗少在为鞑清招魂,很多跪的太久站不起来的牧羊犬横行网络。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鞑清的奴化政策,同时科技,文学,经济等全方面的衰退,使得新天朝成立的时候,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花了六七十年,才重新崛起。
大明灭亡是必然的,这点无可争辩,任何王朝都有自己的寿命,二三百年的王朝是常态,基本上没有哪个王朝能够摆脱这个循环,虽然汉朝和宋朝延续了四百年,但基本都可以拆分为两个朝代,只不过名字都叫汉和宋罢了。
但鞑清的入关,却不是必然的,而是种种偶然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