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 建制(四)(2/5)
这中间有的皇帝成功了,譬如宋徽宗;也有被文官忽悠瘸的,亡国时勋贵和文官家里都塞满了银子,唯独皇帝精穷是的,说得就是崇祯老兄。
还有一些皇帝属于不要脸类型的。明万历皇朝后期,穿越众到来之前的20多年,为了充实内库,多年躲在后宫不上班的万历皇帝,竟然派出大批矿监税使去各地敛财,导致了全国此起彼伏的抗税暴动。
不过,除了容易出现极端情况的王朝后期和一些奇葩皇帝之外,纵观历史,大部分时候,皇帝们的内帑银都是有稳定数额的;某些时候,在国家用兵之际,皇帝还要贴银子出去。
事情回到穿越众这里。
这之前曹川运输到新位面的所有物资,事实上都是属于“公物”。这些物资是挂了公账的:先由大股东曹川投资进来,然后实际主持工作的小股东们再按需分配物资,建设国家。
然而现在不同了:架构中既然产生了皇室,那么就一定会有内帑银。公私要分明,否则的话,皇帝拿着国库当自家钱袋子,那更可怕。所以,政府今后是肯定要每年拨一笔款项的,话说英国财政部同样有下发的“君主拨款”。
注意,这里所说的内帑银,是专指曹皇帝从后世带来的那些穿越众“有生之年”无法制造的物资。至于大明当地的工业品和金银财宝这些囊中之物在第一代穿越众眼里根本不值钱,大家回头和皇帝商量个分配比例就行了,没人在意。
所以说,眼下的局面比较特殊:因为皇帝比较牛,所以他理论上可以把今后运来的货物都据为己有,当成内帑银留给傻儿子。
譬如,停在楼下的那辆金色劳斯莱斯幻影某人前些天专门花了两个“宝箱”运来的零件,现在已经被组装了起来,就为了自己登基时装逼用的。
于是新的,还没有正式成立的“影子政府”现在就很头痛:夏老中堂不但要想方设法和皇汉们斗争,还要负责和曹皇帝谈判,争取从对方手里拿回大部分的“进口物资”分配份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