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中之战,正式开始(3/5)
一个看似无害,但实则乃是心腹大患的家伙,也是让诸葛亮最为头疼的一个势力,若是不告而攻,此乃下下策,可若是需要一个理由,朱褒偏偏不给他这个理由。
所以常房来了。
诸葛亮告诉他的是,让他彻查南中之事,彻查南中为何这般混乱,但是却让他先去牂牁郡。
诸葛亮当然不会告诉他,让他去牂牁郡的目的不是为了彻查南中的混乱,让他去牂牁郡是为了日后的出兵,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就在常房的身上,对此常房一无所知,对此常房做的十分的不错。
常房来到牂牁郡郡治且兰的郡守府之后,就立刻控制住了他们,然后二话不说就开始了对他们的严刑拷打。
是真的严刑拷打,就在这郡守府之中,直接将所有太守府的属官,上至那郡守府的主簿,下到普通的小吏,一个都没有放过,全都拿下来了。
灰暗的房间之中,本来用来被堆放杂物的房间之中,此时已经是被改成了行刑用的房间,而此时那牂牁郡守朱褒麾下的主簿,此时正在这房间之中被五花大绑。
此时的主簿,看着自己面前的那一堆堆的刑具只是不停的冷笑,看着面前对这个家伙也是依旧冷笑罢了。
“这位大人,先不说您是不是成都来的使者,您这将我等都拿下,这又是何意?”
他是牂牁郡的主簿,当初牂牁郡太守还不是朱褒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主簿了,之后朱褒夺下了郡守之位,对于他这个主簿也没有任何的撤换。
甚至依旧是让他主掌牂牁郡的大权,归咎起来,也是因为他的能力十分的出众。
他并不在乎谁是太守,同样的,他也不在乎这个太守干什么,他需要的只是这牂牁郡的民生大事,老老实实的听从自己的,那就够了。
他有能力将牂牁郡的百姓弄得安居乐业,他又把握让牂牁郡的民生更加的好,所以他觉得自己没有错。
此时他看着面前这个将自己五花大绑的家伙,他依旧不认为自己错了。
而常房看着一副“死不悔改”模样的家伙,他的心中的怒气也就更加的重了。
“尔等杀害郡守,支持朱褒谋权篡位,这等十恶不赦的大事,你们还不知道悔改么!”常房或许是真的怒急了,他直接伸手抄起鞭子,上来就朝着这主簿的身上打了过去。
而那主簿也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家伙竟然这般的决绝。
一鞭子被抽打到了自己的身上,直接疼的他一声惨叫就叫唤了出来,而这一声惨叫之后,他身上就再次挨了一鞭子,而且这鞭子还在不停的落在她的身上。
一声声的鞭子响动,让这主簿的惨叫之声越发的凄惨了起来,而他的惨叫似乎也带动了其他的房间,顿时整个郡守府,都开始了哀嚎遍地。
“你到底要干什么,某家无罪!无罪!”那主簿被打的分外难过,终于找到了机会,赶紧大吼出来,这也让常房缓缓的停下了自己的动作。
看着一副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的家伙,常房也是冷笑了一声,朝着他啐了一口,然后继续一鞭子抽在了他的身上。
“今日就让某家来告诉告诉你,什么才是恬不知耻,你这般的人,也就是恬不知耻!”
常房其实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这一路上看着这牂牁郡的民生百姓,说实话,真的很不错。
没有他想象之中的那种情况,别说什么混乱了,整个牂牁郡都不像是一个南中四郡应该有的那种安稳,所有百姓的脸上,也没有任何的慌乱。
这是繁荣,或许是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和蜀汉朝廷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这是朱褒的成就,本来到这里他只是无奈,愤怒并没有多少,但是当他来到了郡守府之后,他赫然发现了那位他一直有些好奇的牂牁郡的“郡守大人”朱褒压根就不在这里。
在这里主事的乃是他的主簿大人,常房看着这个主簿,他甚至都不想要问他叫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个主簿在牂牁郡已经很多年了,当初他从成都出发去牂牁郡的时候,常房就见过他。
这个主簿就是这里的本地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其实也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就是因为这个样子,他才分外的愤怒。
他明明是上一任老郡守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现在竟然投靠了朱褒,不管这个家伙是不是有什么苦衷,他也不应该这么做,他对不起那个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郡守大人!
所以满心愤怒的常房,第一个命令就是将这群上官死了,自己却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官员全都拿下了。
这群人,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而这个为众多属官之首的主簿,就是万恶之源,他一定要被好生的整治,才能让他们这群已经忘记了朝廷的牂牁郡,从新找回对蜀汉朝廷的尊重和记忆。
说完之后,常房也不看那主簿满脸的震惊,也不想再听他的废话,直接就是继续鞭打起来,要将他直接鞭打致死的模样。
凭着良心说,他们两个人,其实并没有非要说一个谁对谁错。
作为成都朝廷,蜀汉朝廷,丞相诸葛亮派来的使者,或者说巡查之官员,常房看到的这一幕幕,的确是让他感觉到了,整个牂牁郡已经有些慢慢的拖离成都的掌控了。
所以在这种时候,他直接动用雷霆手段,这没有问题。
毕竟如果不这么做,那么就会和曹魏当年的青徐二州一样,变成曹魏朝廷的国中之国,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想要后悔都已经晚了。
所以才智并不算高绝,性格还非常执拗的常房,在见到这一幕之后,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严刑拷打,得到朱褒的证据,从而得到整个牂牁郡的认可,将朱褒彻底的变成乱臣贼子。
只有这样,常房才能够将整个牂牁郡,变成和原来一样,变成蜀汉朝廷的那个牂牁郡,而不是他朱褒个人的牂牁郡!
郡守府的变大仍然在继续,而此时朱褒还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甚至此时朱褒都不知道常房这个人,他仍然在外面欢乐的游猎。
当上了郡守之后的朱褒,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心终于找到了一个安稳的地方,平素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游猎,游玩,游走。
反正,他就像是一只巡视着自己领地的野兽一样,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领地之中转悠着。
他并不知道,已经有一个叫做常房的家伙,在这里出现了,还在这里,开始找他的麻烦了。
不过此时在成都之中,确实有着一场不一样的变动,一场十分吸引人眼球的亲事,正在这里发生着。
作为成婚的双方,其实都是有些仓促的,因为那六件事实在是有些耗费了些。
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这才是正常成亲的过程,但是这六件事一旦全都昨晚,恐怕也要小半年的时间,而现在诸葛亮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作为媒人的诸葛亮,直接包办了男女双方所有的事情。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这件事,诸葛亮在上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办好了,至少他们双方都是这么说的,纳彩之事还是有宫中出资,无论是规格还是东西,都算得上是十分的隆重了。
再说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
然后这和第三礼纳吉也就合在了一起。
六礼中第三礼纳吉。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意思就是,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
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
诸葛亮在提亲之后的第二天就直接带着蜀汉的那位周群周大人去了,作为蜀汉朝廷为数不多的茂才,周群的大名在这一亩三分地儿上还是非常的著名的,由他来占卜凶吉,那也是没有人敢有什么意见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