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刘复下山之南中乱(4/5)
李遗的生平少有史书文字记载,但常在民间传说中出现,而且还是出现在他媳妇的民间传记之中,也是够丢人的。
在澄江的民间,流传着李遗由诸葛亮做媒迎娶了关银屏,关兴之妹、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说。诸葛亮南征时,民间传说李遗与关索、关银屏被命为先锋,他们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之西,并且攻下了俞元,立下汗马功劳。
后夫妇二人定居俞元,教化一方,备受当地百姓爱戴。死后与关银屏合葬于今云南澄江县旧城东山金莲山坡上的关三小姐墓,每年还有人烧纸,插香,表示永远的怀念。
关于这件事情的真伪作者不想多做评论,不过看看李遗他爹李恢当初干的那点破事儿,作者也是不相信李遗是一个会打仗的家伙。
不过关三小姐在云南的坟墓这个似乎是真的,因为云南真的有关三小姐的坟墓,再加上关羽死去之后,关家成为了替罪羔羊,但是关家最后非但没有在蜀汉覆灭,甚至还活的不错,说明关家选择找到了新的靠山。
关家的关索这个玩意是真的没有查到任何靠谱的传记和记载的,不过关银屏也就是关三小姐确实是真的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孙权也不至于拿人家做文章。
能够让关家拜托当初的危机并且好好活下来的情况中,似乎也只有这么一种情况可以,那就是让关银屏和某个世家联姻。
若是关银屏最后选择的真的是益州郡的李家,那么对于李恢的这个身份还真就要好生探讨一番了。
如果将李恢变成一个益州郡的世家嫡系,咱们再次看一看他的种种行为,就完全都不一样了。
李恢,表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说明他的家族是在俞元县,而不是益州郡的治所滇池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关三小姐的民间传说之中的一件事找到了根源。
民间传说李遗与关索、关银屏被命为先锋,他们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之西,并且攻下了俞元!
这是攻下了俞元么?这特娘的叫做带着老婆和小舅子回家乡!后面关三小姐夫妻隐居在了俞元,那也就说的过去了。
李恢最初出仕益州郡为督邮。李恢的姑父爨习是益州郡建伶县的县令,有违反法令的行为,李恢也受牵连而被免官。
这两件事看似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理解方法,李恢之所以能够不被举荐为孝廉就能够在建宁郡任职,那就是因为李恢所在的李家和他姑父爨习所在的爨家有着联姻关系,姑父直接帮助了李恢。
而爨习到底是犯了什么事情,这并没有说,但是因为牵连到了自己的侄子李恢,作者大概就能够猜出来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爨习一定不仅仅帮助了李恢这么一个人。
爨习应该是在益州郡之中打死的安插自己的亲信和家人,李恢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也正是这种不靠谱的行为,才惹怒了向来都是刚正不阿的董和,不单单将爨习给拿下来了,包括李恢这群受了他恩惠的人,也都被董和给一把撸下来了。
后来应该是爨习所代表的爨家和李恢所代表的李家一同和董和博弈或者说是商讨,董和考虑到爨习是当地的豪强大姓,于是没有答应免去李恢等人的官职。
建安十八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
董和,唐唐益州郡的太守,一个人将益州郡诸多南中蛮人和世家豪族给压制的服服帖帖的家伙,真的会注意到李恢这么一个并没有记载有什么功绩的督邮?
督邮是什么官职?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说白了就是市里面的宣传部。
每一个郡并不只是一个督邮,若是李恢的能力真的十分出众的话,那么最起码应该记录一二才是,最最起码的,他应该是记上这么一句话也是可以的,李恢宣扬礼法得力,如何如何,这也是史书的正常记载,可是都没有。
另外,董和是将李恢推荐到了州府去任职,这个看上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他董和是忘记自己是什么人了么,董和在刘璋麾下难不成还是一个受待见的么?
当初他从成都离开,不就是因为他将成都里面的达官显贵都得罪了一个干净,最后被人家联手请走的么,这个时候,董和在弄回去一个举荐之人过去,他是真的不担心李恢被成都的那群人给吃干抹净么?
所以这也就能够搭上后面的故事了,李恢知道自己若是去了成都,那么他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所以他在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李恢在路上的时候听闻到刘备从葭萌南向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必定失败,而刘备必定会成功,于是假称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见刘备。李恢在绵竹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赞赏李恢,于是让李恢留在军中一起进攻雒城。
这一段故事再次说明了几件事情,李恢还是哪个李恢,在赴任的路上就找到了自己的下家,也就是正在攻打刘璋的刘备。
李恢不单单自己去了刘备的麾下,告诉刘玄德自己要投奔他,甚至还直接打出来了益州郡的旗号,竟然直接说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
他这么说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他想要从益州郡使者这个身份上借势,也就是说他想要告诉刘玄德他不是代表着一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在他背后的郡县。
第二个就是,他都投降了,干脆一点,将益州太守董和也拉下马得了!
如果说是第一件事,那就说明李恢的心思很重,他喜欢功绩和权利,这一点还算是男人的通病了。
可如果是第二件事,那就说明他这个人的品格有问题,他这是完全不经过董和的同意,就要将他拽下来,丝毫不管这件事如果让益州郡的人和成都的刘璋听到了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
再说刘玄德是否看出来了,刘玄德对这个从益州郡而来,将自己堵在了棉竹的李恢直接没有任何的官职和安排的安排!
不过也没有亏待他,因为刘玄德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这就是一个起步,非常好的起步,若是非要从头开始,李恢这么做就是非常的好了。
建安十九年夏天,刘备军攻破雒城,适逢马超密信请降,刘备派遣李恢前去汉中连结马超,马超于是归顺刘备,率兵南下进攻成都,城中震怖,不久后刘璋出降。
刘备取得益州,自领益州牧,任命李恢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有逃亡的罪犯诬陷李恢图谋造反,执法官员拘捕了李恢,但刘备认定李恢不会谋反,洗清了李恢的冤情,并升迁李恢为益州别驾从事。
从这里面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来,李恢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之中,一直没有任何的官职在身不说,便是一个小吏都算不上。
还是李恢去了汉中将马超和他麾下的大军带回来,这才算是他第一次给刘玄德办事,看这个情况,他似乎还算是做的不错的,可是做的这么不错的;李恢仍然没有得到什么官职封赏,所以说李恢就再次努力了一把。
从汉中带着马超等人回到益州之后,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直接选择了另一个办法,带着同样满是心思的马超,直接出现在了成都的城门之外,然后走进了成都,他想要说服刘璋,然后他成功了。
靠着这么一份儿大功劳,他成功的当上了益州的功曹书佐,后面又被任命为主簿,虽然开头十分的艰难,官职也不算高,但是只要给他一个开头,那就足够了。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改元章武。同年,蜀汉庲降都督邓方逝世,刘备问李恢“谁可以接替邓方呢?”李恢回答道“人的才能各有长短,所以孔子说‘使用人时要衡量他的才能’。
而且圣明的君主在上,那么臣子就会竭尽心力,所以在攻打先零羌人的时候,赵充国说‘没有人能比得上老臣我’,臣不自量力主动申请,还望陛下明察。“
表明了毛遂自荐的态度。刘备笑道“我的本意也已经是你了。”于是以李恢为庲降都督,授予节符,领交州刺史,驻牂牁郡平夷县,出镇南中。
但是从进入了南中之后,这个家伙就和消失了一样,完全就是什么动静都没有了,甚至在南中大乱的时候,朝堂之中恐怕也会好生思量一下这个家伙,是不是也跟着雍闿等人掺和了一手,否则为什么会这般的被动。
在他任职期间,李恢甚至可以算是渎职了,可是他仍然没有离开南中,也没有被罢免庲降都督的官职,要知道这可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的啊,在他之后的张翼,就因为行事太过于的严厉,让刘胄造反了,还没有多大的动静,就被诸葛亮一脚给踹了回来,直接让他从南中离开了。
这种对比之下,不得不说一句李恢的后台,或者说李恢在这个益州郡的后台那是真的太硬气了一些,这般的理解下去,作者感觉李恢就好理解的多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