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三 东南生变(2/5)
纵然在塘报之中多次见到,但一切信息标绘在地图上的时候,岳乐感觉到的仍然是触目惊心,但他不知道的是,鲁监国一脉对东南的破坏比原本历史上要弱的多。
在原本历史中,虽然舟山屡遭内乱,但却长时间占据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沿海区域,与清军对战,在福建,也经常上岸袭扰州县,甚至占据闽东二十七县,但这一切在这片时空里都没有发生。
历史上的鲁监国有过一段大权在握、励精图治的阶段,那个阶段他卖力的出击大陆,想用收复国土的方式与永历争夺正统,后他的地位被国姓取代,东南依旧是战火不断,而在这个时空,合众国的出现让舟山的政治局面固化,郑彩为首的郑藩获得了监国一脉的主导权,其余的大小藩镇皆是不能制约,更可怕的是,在鲁监国加入抗清御虏统一阵线后,合众国为鲁监国麾下藩镇找到了一条生路——当雇佣军。
从当年江南之战开始,东南藩镇的勋贵们就发现,与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上岸与清军打杀,还不如跟着合众国吃香喝辣,前者有风险收益低,后者则是近乎白吃白喝,还能练兵拿饷,而双方大规模的合作在朝鲜战争中,从东南藩镇的主力军队跟着合众国在东北亚打了一年半,养的脑满肠肥。
自此之后,各藩镇都是彻底转了性子,放弃了在大陆上的一切据点,对战变成了游击打粮,到了近两三年,主要活动更是变成了走私,只要满清那边能拿出真金白银,东南藩镇就没有不能卖的东西,一直到合众国介入进来,处置了一批走私军火和情报的,才是稍稍收手了。
当婆罗洲和九龙两大殖民公司建立之后,东南藩镇更是没了和清军战斗的心思,虽然嘴上还是喊着光复大陆光复中原,但是舟山已经成为了东南走私集散地和为南洋自家基业谋取更多人口和资源的基地,这一次,合众国与晋藩组织两广会战,各藩镇赶忙派遣沈廷扬出面协商出兵之事,无论陆军水师都是精锐尽出。
这就是大明藩镇军阀们的生存方式,爵位、利益和民族大义他们都想要,以往与清军打生打死是为了这些,现在走私、出兵也是为了这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