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二二 最后的岁月 中(2/5)
但李明勋也没有想到,帝国会在两个儿子的带领下发展的如此快,帝国影响力完全超出了传统的中华文明圈,可以对印度次大陆进行直接的军事行动,甚至说,只要帝国愿意,完全可以直接征服次大陆。
因此,李君度并未实现一统次大陆的愿望,因为帝国对次大陆这片地理上的孤岛所执行的还是离岸平衡政策,即支持莫卧儿帝国与马拉塔帝国,造成次大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帝国内部,对印度次大陆的状态并不完全满意,在早期,尤其是果阿战争之后,帝国上下才明白,原来印度并不遥远,以帝国的投送能力,拥有完全征服这片区域的可能,而拥有这样一块富饶且人口众多的殖民地,绝对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只不过,这一点并未实现,因为帝国皇室早就知道,对人口众多的文明国家进行直接殖民,对帝国政府来说,完全就是赔本的买卖。有利是对资本家的,统治成本却要帝国政府来承担。
后来,随着帝国民智开启,人民普遍变的更加文明,对殖民这种事越发的不能接受,因此直接殖民这种事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随着李昭圭继位,印度与帝国之间关系越发密切,政治关系缓和,经济方面暴热,印地斯坦帝国大规模进口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向帝国出口大量的原材料,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当然,印度斯坦帝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而李昭奕接受禅位仅仅几个月,两国的政治关系再次冷淡下来,经济合作也有了动荡,帝国内部对其不满的声音也甚嚣尘上,当然,对于皇帝来说,这不是问题,他所询问的,是两国关系的未来。
“对于印度,维持现状,不去管他也就是了。”李明勋对长子说道。
李君华则是说:“父皇,可印度与帝国不同,终有一日,其制度会走向灭亡,儿臣考虑的是那个时候的事。”
李明勋微微点头,才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与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同,印度虽然在李昭圭时代,也曾经想进行改革,但国内的军功贵族和特权阶层实在是根深蒂固,因此依旧维持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而李昭奕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年轻版的李君度,因此在其统治生涯,印度的政治权力只会更加集中。
实际上,印度的政治制度,是集合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与满清的部分创造,又结合了当地民族和宗教情况而形成的。权力已经相当集中,几乎就是封建王权的巅峰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