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2/5)
帝国建立之后,帝国政府并非没有对国内使用过暴力,禁卫和一些驻扎各地的军队,也会参与一些地方的暴乱行动。但帝国所有的暴力机构都有秉持一项铁律,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群众运动产生大规模的伤亡。
镇压工人运动这种事,帝国政府不是没有做过,但一定是慎之又慎。
而李永忠知道,帝国政府面对工人们的诉求,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把全面的阶级矛盾,转变为临时的、有范围内的雇佣矛盾。也就是把工人们的诉求限制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力图通过工人与资本家进行谈判进行解决,然后在法律上为合理的诉求提供支持,如果诉求不被认为合理,或者有些过度,则不会得到支持。
这样就降低了工人对政府的不满,而是把这种不满尽可能的转变成对资本家的不满。这无论是对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国家稳定,都是有裨益的。
但李永忠显然不满足到这个地步,他还是希望寻找更为合理的办法,只不过,受限于阶级的局限,他永远也找不到完美的法子。
而普鲁士政府自然没有帝国政府那种耐心,正处于工业革命初级阶段的普鲁士,工人还远远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因此普鲁士政府采取了简单粗暴的镇压办法,实际上李永忠这一次没有得到太多想要的收获,更多的则是教训,但能从别人身上汲取教训,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了。
李昭誉和李永忠简单商议了一下计划的改变,李昭誉回到了大使馆,并且按照计划,参与了各项外交事务,并且与普鲁士新成立的陆军部签订了几项新的军事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既有帝国与普鲁士的军事合作,在这一门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意。以往都是普鲁士直接采购帝国的军事装备,而这一次,不仅有帝国向普鲁士授权生产,转移专利,还有合作生产,而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对新式火炮的研发工作,是由两国共同推动的,这意味着,两国的军事合作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两国直接的军事合作是可以摆在明面上的,此外还有一些合作则是比较隐晦,甚至直接处于机密范畴。有几项协议是李昭誉与军事情报局、陆军和海军的军官们直接与普鲁士陆军部甚至普鲁士政府直接签署的,外交部被排除在外。
这些协议多涉及到第三国,比如帝国在北非支持阿拉伯部落武装对英法荷殖民者的进攻,其中军队培训就是由普鲁士陆军提供的,而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也有一定的合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