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章三一六 工程师李瑢(2/5)

目录

巴西的葡萄牙殖民者大量奴役黑奴种植棉花,原本主要供给南非地区的纺织业,现在转而向欧洲供给,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在奥斯曼帝国,尤其是埃及地区,以及印度斯坦帝国,棉花是被官方专营的,奥斯曼帝国和印度斯坦帝国的眼睛就听着帝国设立在西津的棉花交易所,价格上亦步亦趋,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欧洲纺织业掌握不了棉花的定价权,其发展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

所以李昭誉的规划,可以让欧洲纺织业获得稳定的棉花原材料供给和可控的价格,而帝国则通过欧洲的资金来发展帝国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可以说,李昭誉的这种规划是很有创造性的,摆脱了很多原有的桎梏,但问题在于,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是非常复杂的,不会因为上面的人拍一拍脑袋,下面就会欢声雷动。

在此次李昭誉考察河中之地后,他就离开前往了伊犁,沈长河则与一群外宾洽谈合作事宜。这些外国人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只不过没有人会把自己的钱大把扔在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而沈长河也表现理解,表示要在河中之地开展几个试点项目农场,他不要求外宾现在就拍板投资,只是希望他们注意这些试点,加深了解。

事实证明,沈长河是一个实干家,他选择先进行试点是很明智的,原因很简单,按照李昭誉的构思进行合作所推广的试点农场,无一例外失败了。

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全都能归结于理藩院辖地僵化的政治体制。河中绥靖区依旧保持着藩属扎萨克和生产扎萨克两种,外地来的移民全都属于生产扎萨克,新来的移民想要在本地安家立业,而不是成为农场工人,而原有的棉农也不喜欢与外国商人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因为这两年棉花价格年年上涨,一旦价格签低了,自己就要吃亏。

几个试点农场都是绥靖区与外国商人合资的,而绥靖区的各级官僚,比之海内行省要僵化很多,尤其是外藩改制让很多原有的贵族涌入其中,效率极为低下,腐败也很严重,而因为本地经济不发达,缺乏专业的经理人,甚至外国人在此地连几个会外语的翻译都找不到,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李昭誉借鸡生蛋的构思却是成功的,只不过真的取得成果是三年之后,而在具体操作上,沈长河选择了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直接让外国公司与绥靖区下辖的藩属旗佐合作。

藩属旗佐本质上就是军户,要为绥靖区承担军事义务,但是不用缴税。因为主要提供骑兵,所以藩属旗佐多是游牧族裔,但这些年,绥靖区内各族杂处,不少藩属旗佐也已经开始定居,对棉花种植也不陌生,因为其中很多人会去一些农场工作,从耕地到最后收获,全程参与。

沈长河直接授权了几个藩属旗佐建立官营农场,以土地面积定棉花产量,这个定量的棉花则直接供给投资官营农场的外国商人,因为是行政管理,简单粗暴了许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HP辛西娅布莱克 超次元宠物店 花都最强医神 神话级联盟 我的狼仙君 异世全职系统 去地府做大佬 修罗域祖 王爷,听说你有疾? 凤舞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