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2/5)
也因为技术原因,帝国铁路公司总体上也是处于赔钱状态,每年要从财政拿大量的财政支持,这是因为在李君华时代,帝国大量上马铁路项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铁路在技术上落后了,比如铁路线承载不住更重的车头,无法满足新式火车的速度,需要重新铺设,一些老式的桥梁需要重新架设、加固。
因此,通过政治命令,来加快铁路开通速度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而河中之地以往依靠的外来移民,除了棉花种植吸引、招募的帝国移民,主要靠司法流放和行政迁徙。
随着帝国的发展,民权意识的觉醒,百姓对流放这类惩罚方式越来越难以接受。毕竟,即便是罪犯,也应该有受到探视的权力,一下流放几千里,基本上就一辈子也见不着了。
反对司法流放的还有那些案件之中的受害者家属,一般来说,当一个犯人犯足以判处五年徒刑的时候,就要被流放,十五年徒刑的,流放距离就没有任何限制了。可是受害者家属发现,那些伤害乃至杀害自己亲人的犯人,虽然被流放了,但到了流放地根本就没有受到关押改造。
管理比较严格的,在一些国营农场工作,本质上与农场工人没啥区别,而一些管理不严格的地方,比如澳洲、美洲几个行省,这些流放犯到了,连有人管都没有人管,只需要每隔三个月到半年前往当地治安所报道一下就可以。
流放犯人到了美洲,找个工作娶妻生子,基本上与普通移民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在职业选择上受限制,比如不能担任公职。甚至一些流放犯人,直接在路上就加入了军队,在海外服役,过不了几年,衣锦还乡了。
所以现在帝国很谨慎的使用流放制度,只有一些认罪态度不好,累犯之人才会被流放,流放地也不再是海外行省,而是变成了太平洋上的岛屿,直接让其自生自灭。
来自海内司法流放的人越来越少,理藩院给的支持也在减少,以往,理藩院会在内疆区整备那些人丁增长过快的扎萨克,组建新的扎萨克,直接系统性的移民河中之地,但现在也做不到了。
原因在于,以往内疆区是游牧多,农耕少,游牧民族,把帐篷一收拾,牛羊一赶,骑着马拉着车,到哪里放牧不是放,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内疆区,越来越多的牧民从游牧改为定牧圈养,而且住的也不是帐篷,而是砖石房子。
牧民中的年青一代但凡接受过教育的,都愿意到大城市生活工作,谁愿意去其他地方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