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五八 分赃不均(2/5)
当法国第三等级会议的代表们想要建立君主立宪制后,心态立刻变了,他们认为,自己与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有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这些人去了远征军大营,不谈什么敌我关系,不谈是战是和,整日把自由、皿煮挂在嘴边,弄的李君威哭笑不得。
虽然帝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但自由、民主可不是帝国的价值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帝国开国皇帝李明勋起,就对这些词不感兴趣,到了李君华时代,自由、民主这些词是直接与资产阶级夺权乱政挂钩的。
相对于民主,帝国百姓更倾向于法治,相对于自由,帝国百姓更喜欢秩序。
在第三等级会议看来,既然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远征军就应该支持第三等级会议,却只是得到了远征军将领们的嗤之以鼻,帝国可从没有当救世主,传播普世价值的传统。
别的不说,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的那些国家,都是帝国的藩属国,帝国也没有主动要求他们从封建帝制变成君主立宪。更别提远在欧洲,是敌非友的法国了。
相对于第三等级会议和波旁王朝的态度,李君威更加重视两方面的态度,一个是大同盟,一个是西班牙政府。
但大同盟是铁了心了,虽然法国以宣战的形式把帝国牵扯进来,但他们并没有妥协,只是让丘吉尔这个不可能与帝国达成一致的公爵代表大同盟,反而在斯特拉斯堡加强了进攻,大同盟的态度很简单,一切必须要在解决斯特拉斯堡的法国军队主力和路易十四之后再说。
而西班牙政府对帝国方面也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仗打到这个程度了,西班牙所在的法西联盟已经不可能胜利,西班牙再与摇摇欲坠的法国牵扯太深,肯定要完蛋。西班牙不断秘密联络李君威,想要以尽可能体面的方式,尽可能不受损的结局退出战争。
出乎李君威预料的是,西班牙王国的贵族依旧坚定的支持腓力作为他们的国王,而不是把这位年轻的法国族裔国王当成谈判的筹码。
究其原因,有腓力五世本人的才干,也有他的态度,腓力五世是真的想要做好一位西班牙国王,而不是事事处处的为法国着想,更不是路易十四当初支持他成为国王时,想的那样,腓力会成为法国在西班牙的代言人。
在帝国四十年的最后几天,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迎来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这位国王以六十六岁高龄被围困在斯特拉斯堡,每天承受着炮声、糟糕的生活环境,这对于一个已经享受了几十年奢华生活的国王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折磨,他生了病,却因为手下没有合格的统帅,还要出现在前沿,鼓舞士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