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六七 皇室的婚恋观(4/5)
“什么情况?”巴格尔问道。
李昭瑢感慨说道“叶尔羌故地,实在是太贫穷了,比我到过的任何地方都贫穷。经过陕西时,我去黄帝陵祭祖,陕北高原的情况都比之这里好得多,后来我去了宁夏,宁夏地区也好很多。河西走廊也是如此。”
巴格尔知道李昭瑢为什么举这几个地方,河西走廊的环境与南疆差不多,而宁夏的民族、宗教与南疆类似。
而一路西来,巴格尔也发现,天山南路的叶尔羌故地,是帝国最穷困的地方。出了吐鲁番和哈密,这里几乎没有矿业和工业,只有农业和牧业,而且种植的经济作物也很少,牧业也是较为原始的状态。而经济状况恶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叶尔羌故地受帝国政治约束太大了,轮台地区还说,在天山南路,叶尔羌人聚集的地方,宗教局是比绥靖公署、参赞大臣衙门更为重要的职能部门。
巴格尔说道“其实没有什么好比的,宁夏与河西走廊虽然有不少信仰天方教的帝国百姓,但与叶尔羌故地完全不同,几百年的历史中早已地方化,虽然帝国建立前后,从西亚引入的门宦有所发展,但是帝国建立之初就立刻被遏制住了。世俗化做的非常好,与国族融合的也相对融洽。
但是叶尔羌故地则有所不同,这里盛行了数百年的天方教是受西亚影响的。帝国的宗教改革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并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思想。早些年,我也有些不明白帝国的宗教政策,甚至以为帝国要消灭宗教,但是现在我渐渐理解了,帝国并不是要消灭宗教,也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借助宗教剥削百姓,实际是想把宗教世俗化、规范化。”
“可管理的太严格了,甚至连经济都无法发展,百姓生活都不能改善。”李昭瑢说道,以至于握住了拳头。
巴格尔呵呵一笑,说道“如果不管理,经济一样不能发展,百姓生活也不能改善。想要发展经济,其中一点就是思想要开放,我不是他天方教徒,但是我自幼生活在草原上,我还记得,家乡的那些牧民,总是会省吃俭用,把积攒的一辈子钱送到上师们手中。没有消费提高,怎么会有商业的发展?如果按照叶尔羌旧有的宗教思想,那么女人不能出来工作,现在发展最迅速的纺织业又怎么出现在这里呢?连杀羊宰头牛都要经过宗教人士的同意。这种对人的严格控制,也是改善不了老百姓的生活。
宗教的枷锁要砸碎,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想要在短时间进行,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反弹,那个时候就会死人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