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四 重大的外交失误(4/5)
西津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冶炼和加工、谷物种植等工商业,而配套的产业大多向外迁移,比如西津拥有规模巨大的木材加工业,但却没有像样的伐木产业,所加工的木材都是俄国和波兰送来的,沿着主要河流下来,而钢铁产业也是如此,大部分的铁矿和相当数量的煤矿都是位于波兰和俄罗斯境内,这些被外移的产业都是需要大量劳力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而波兰和俄罗斯有的是人。
而帝国迅速构建出来的港口和交通设施,也让俄罗斯和波立联邦南部的谷物得以从黑海更方便的出口,所以三国之间经济依赖是日渐增强。
但是双方的政治关系却越发的冷淡,两国都对帝国在金融方面支持奥斯曼土耳其不满,这还是次要的,帝国曾经试图暗杀俄国沙皇,介入其国内政变,俄国对帝国自然产生了疏远和戒备,而与波兰的关系则是另外的原因。
裕王李君威和波兰国王索别斯基因为对付奥斯曼人,成为了莫逆之交,在维也纳战役结束之后,帝国曾经想要借助这次拯救欧洲给索别斯基带来的巨大威望,帮助索别斯基成为真正的国王,建立绝对的君主制度。这也是索别斯基的理想,原本双方不谋而合,但在合作之中错漏百出。
索别斯基曾经为了成为国王,游走于法国、哈布斯堡和俄国之间,导致这些国家在波兰内部都有代言人,对波兰国政有影响力。索别斯基认为,首先要清除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但帝国显然不会同意,因为帝国也想在波兰内部有影响力。
而且帝国希望立刻执行计划,而索别斯基却认为,大同盟的建立可以全面战胜奥斯曼帝国,他想要先外而后内。结果就是,索别斯基发动了两场远征巴尔干的战争,都无果而终,尤其是法国对大同盟宣战后,哈布斯堡主力西移,波兰再无机会,索别斯基用两次失败把他的威望折腾了个光。
回到了波兰的索别斯基沉醉于华丽的宫殿和奢华的生活,再无雄心壮志。帝国开始寻求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利用波兰的选王制度,把一位帝国贵族推向波兰国王的宝座。
波兰国王并非世袭,而是由贵族选举产生的,对参选的人也没有什么多大的要求,各国贵族基本都可以参选,主要考量的是参选人的财力,也就是对贵族们的贿赂能力,而帝国皇帝李君华希望从多子的裕王一脉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孩子,在索别斯基死后参选波兰国王,凭借帝国的实力和财力,这一点应该不难,所以裴元器出面联络索别斯基,希望他可以给支持和配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