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九一 理想国度(2/5)
在军队抵达后,厄齐尔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颁布他亲自修订(剽窃)的《十三法典》,原本的《十三法典》很简单,一张羊皮纸就能写下,但是在厄齐尔的多方‘借鉴’之下,已经成为了一部非常复杂的法律文书,为了保持《十三法典》的名字,厄齐尔耍了一个小聪明,他把十三条变成了十三章,每一章下面有二十到一百不等的条,有的重要的条文还要小条,小条下面还有注解,而这部法典送到各寺院和蒙藏贵族手里的时候,每个人都蒙了,这和他们想象的法律不一样,这是法典还是经文?
而第二件事就是接管政权,改朝换代,桑结嘉措建立的官僚体制被怯薛们换了个遍,每个人带上自家的扈从和理藩院、宗教局派来的翻译前去接管,桑结嘉措被扣在了布达拉宫,成为了拉萨第巴,相当于上人的太监总管,他的党羽根本联络不上他,还以为桑结嘉措既然能在新的体制内任职,那自己也可以,于是和前来交接的怯薛们讨价还价,结果就是雪亮的屠刀亮起,人头滚滚落地。
之后就是兵马分驻拉萨、日喀则在内的卫藏重要城市和关卡,控制卫藏后,厄齐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他把属于寺庙的份地和农奴全部收了上来,清查了各寺庙的僧侣,按照宗教局的标准,分为了七个等级,然后按照人口多寡给寺庙重新分配土地,让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后四级的僧人自己种田、放牧,供给全部寺院的吃喝拉撒,当然,这一切的做法都是以上人的名义进行的。
而上三级的僧人则无需劳作,按照等级得到第巴府规定的钱粮,完全就是当成工人发工资了,而最不能被僧人们接受的是,厄齐尔在所有的寺庙门口都安置了亲信,收取布施,不管是金银铜钱,还是牛羊布匹,人口土地,一概由第巴派来的人收取,僧人按照进行的宗教活动多寡,多劳多得,原本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僧侣成为了厄齐尔的打工人。
厄齐尔在卫藏干的热火朝天,澹台云风却要离开了,他此时只是担任怯薛营的主将,毕竟怯薛属于禁卫,他的职责是保证怯薛们拥护支持厄齐尔,现在看来,已经做到了,他也就要返回内地,因为这里注定会掀起腥风血雨,一个汉人最好不要出现在这种地方,瓜田李下,不利于帝国将来出面。
在澹台云风看来,厄齐尔现在的行为还算合理,并且得到了卫藏百姓的支持,限制黄教也算是蒙藏贵族的共同心愿,但是澹台云风知道,下一步厄齐尔就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和土地法令,最后一个大招就是废奴令,三管齐下,把奴隶从贵族手中剥离出来,把他们送往藏地之外的富庶土地,然后对贵族的土地进行征税,没有农奴耕种的土地就没有产出,还要缴纳税款,结果必然是贵族要把土地也要交出来,只不过,这是温水煮青蛙的做法。
在澹台云风看来,卫藏的权贵们会在一个临界点爆发,最可能的就是废奴令颁布,那个时候,无论是实权贵族还是黄教僧侣,都会联合起来反对厄齐尔,他们会要求和硕特大汗达实巴图尔换一个第巴,但无论达实巴图尔如何考虑,厄齐尔都不会交出权力,到那个时候,他所拥有的就不只是手下那几千外族军队,还有一百万的农奴站在他的身后,交出权力是不可能的,血腥的镇压才是必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